母豬正常淘汰比例低,而疾病因素淘汰較高,如何降低母豬異常淘汰?筆者認為,疾病因素主要是
肢蹄病與子宮炎,控制這兩方面的疾病,可以快速降低母豬異常淘汰比例。
1 導致母豬發生肢蹄病與子宮炎的原因
1)母豬肢蹄病發生的原因。一方面是豬舍欄面質量問題引起肢蹄機械性損傷,主要表現為欄舍地面較滑易使母豬滑倒、欄鐵邊角鋒利、地面較多坑洼、運動場有小石頭等硬物導致母豬肢蹄損傷;另一方面母豬肢蹄損傷時護理不及時引起發炎嚴重。
2)子宮炎發生的原因。母豬在發情與分娩時子宮頸口開張,外環境不衛生(如欄舍較臟、濕度大等),容易引起病原微生物或異物進入子宮導致子宮發生炎癥;或者個別場的員工習慣性掏產,人為把病原帶進母豬子宮內,破壞了母豬子宮里的微生態平衡。
2 預防母豬肢蹄病與子宮炎的措施
1)減少母豬發生機械性損傷。建豬舍時保證欄舍地面的質量符合豬生產的需要,不能過于光滑也不能太粗糙;趕豬道坡度不能超過30°;運動場所用的沙子要定時過篩清理;定期檢查欄鐵邊角位置,如出現損壞,應及時修理。
2)巡欄時發現母豬肢蹄發生損傷,要及時對該母豬做好標識并盡快使用噴壺裝少量紫藥水+阿莫西林粉適量,混勻后噴到受損傷的位置,直至該傷口痊愈為止。
3)做好環境控制。包括溫濕度、欄舍衛生等,尤其是配種舍大欄發情區、配種區和產房。要特別注意發情區的欄舍衛生、配種時的消毒工作及分娩后母豬的后軀衛生,母豬分娩后要堅持使用高錳酸鉀水清洗外陰1周。如母豬出現難產情況,可以采取踩母豬腹部、趕母豬下產仔欄運動等助產措施,盡量減少掏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