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策養豬生產的根本動力是母豬,通過母豬存欄量的變化便可以推算出實際的生豬供應量的變化。
在需求變化較小的前提下,生豬價格的變化更多的是由供應的變化決定的。從圖不難看出,母豬存欄的變化趨勢與生豬價格間的關系非常明了:同時期兩者的變化趨勢幾乎完全相反,周期規律非常明顯。我們很容易就可以找出兩條曲線的間隔周期,為12-14個月。
如:2003年5、6月份后生豬價格保持上漲勢頭至2004年9月份,而母豬存欄卻保持震蕩下跌勢頭,2004年9月份后,豬價持續回落,母豬存欄自2004年7月份開始持續上升。2005年10月份豬價跌至成本線,母豬存欄卻漲至最高點……
圖37 2003年1月-2006年10月生豬價格與母豬存欄變化關系
之所以生豬價格變化曲線要早于母豬指數變化曲線12-14個月,主要原因是生豬價格上漲并不能夠馬上、直接帶動母豬存欄的根本增長,只有當生豬價格漲到一定的價位后,母豬的補欄才會大量跟上。而且,只要母豬存欄量一旦開始增長,生豬供應便會持續大量增加,導致后市生豬供應釋放式增長,生豬市場供大于求,豬價下跌。
經濟學中供給曲線和價格曲線是向相反的反響波動的,母豬存欄的變化直接反映了生豬供應量的變化。但生豬供應曲線應該還要滯后于母豬存欄曲線。因為,母豬從妊娠-產仔-仔豬斷奶-仔豬育肥出欄,還需要4+6=10個月左右。但是由于存欄母豬并非多數是初產母豬,只要母豬存欄量增加,生豬供應最快5個多月,最遲10個月便可表現出來。假如母豬存欄量下降,那么就如同發動機熄火,生豬存欄、供應量便會立即表現為下降。